|
|
|
|
细节决定品质: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 [ 录入者:编辑04 | 时间:2008-07-20 | 来源:本站 | 浏览:[次] 引言 历时八年的国家大剧院已亮相于公众面前,它是国家 等级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创作是建立在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这一主导思想的。它鲜明的个性来源于简洁、和谐、多样性和整体性,从细部到整体一气呵成。国家大剧院作为一件艺术品,在公众感观品评的同时,作为建筑专业设计人,更想去了解这个 、规模巨大、功能复杂的项目的设计是如何将合理的艺术创意和创造性的构思应用到建筑实践中去的。这里包括艺术形式与 的科学技术,功能与艺术,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这一切最终依托于完美的细节设计。国外建筑师专业细化程度更高,专业细节设计、材料设计、色彩设计等等,使得国家大剧院更为精美。我们作为参与者,在这里主要从建筑师的视角,对大剧院作一些介绍。 建设历程 国家大剧院的建成,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筹划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49年前。早在1958年, 、党中央就决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即建国的十大建筑,国家大剧院当时也在其中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其方案为总建筑面积40000m2,其中设有3000座的歌剧院和960座的音乐厅。但当时由于资金等种种的限制,因此在十大建筑筹建过程中 大剧院工程被迫缓建。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使国家大剧院工程一直迟迟未能上马。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1990年文化部组建国家大剧院筹备处进行前期工作。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三种建设方案的论证 种方案总建筑面积120000m2,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第二种方案总建筑面积97000m2,两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第三种方案总建筑面积105000m2,三个大剧院。最终建议方案总建筑面积100000m2,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1996年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计划地建设国家大剧院,到1997年9月中央 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大剧院。1997年12月由国内5家设计单位提出了7个设计方案。 199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同时开始了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国际竞赛。邀请17家、自报名19家设计单位,共提出44个方案。 轮评选结果5个入围,第二轮(1998年11月)评选结果5个入围,三个中外联合体进行方案修改,同时同地调整方案。最终交中央审定三个方案。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筛选,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最终决定采用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的方案,清华大学配合修改。在调整方案中,考虑到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及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 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配合法国巴黎机场公司(首席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做初步设计调整、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现场设计服务。 概况 1 总体概况 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建筑由壳体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多功能厅(小剧场)及相应的配套附属用房组成。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预计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的总体规划融合了水、绿色空间和人性化建筑的三大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形成了一个精美和谐的整体。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6.68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一年四季都会看到不同风景,绿地中穿插的小径,供人们休闲散步绿化周围设置了休息座椅……在喧闹的城市中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然、清新的环境,改善天安门周围环境是大剧院总体规划所追求的目标。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八口及演员人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 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 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2 三个剧场 国家大剧院巨大的壳体内共有三个剧场——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各剧场间既相对独立又可通过空中天桥相互连通。每个剧场均有专业定位,又整体构成综合性现代演艺中心,符合目前世界剧场的发展趋势。各剧场的使用功能与国际接轨,舞台音响、灯光、机械技术均达到了世界 水平,可与任何世界 剧院相媲美。 (1)歌剧院 以金黄、橘黄色为主,雍容华贵、典雅庄重的歌剧院主要为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音乐舞蹈史诗类演出的活动场所有观众席2094席,共分池座前区、池座后区、=层楼座、三层楼座。观众厅的声学设计以满足自然声演出为标准,设计混响时间为1.5秒。歌剧院舞台采用国际上典型的“品”字形舞台结构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和后舞台,舞台配置有 的现代化大型舞台机械设备,具备推、拉、升、降、转等功能,并可储藏三个整场布景便于演出中迅速地切换布景。其中,主舞台由6块双层升降台、2块辅助升降台组成,并且具有倾斜功能,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左右侧台各有6块车台,车台下设有补偿台,具有互换功能,后舞台配置车载转台,有两 引言 历时八年的国家大剧院已亮相于公众面前,它是国家 等级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创作是建立在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这一主导思想的。它鲜明的个性来源于简洁、和谐、多样性和整体性,从细部到整体一气呵成。国家大剧院作为一件艺术品,在公众感观品评的同时,作为建筑专业设计人,更想去了解这个 、规模巨大、功能复杂的项目的设计是如何将合理的艺术创意和创造性的构思应用到建筑实践中去的。这里包括艺术形式与 的科学技术,功能与艺术,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这一切最终依托于完美的细节设计。国外建筑师专业细化程度更高,专业细节设计、材料设计、色彩设计等等,使得国家大剧院更为精美。我们作为参与者,在这里主要从建筑师的视角,对大剧院作一些介绍。 建设历程 国家大剧院的建成,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筹划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49年前。早在1958年, 、党中央就决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即建国的十大建筑,国家大剧院当时也在其中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其方案为总建筑面积40000m2,其中设有3000座的歌剧院和960座的音乐厅。但当时由于资金等种种的限制,因此在十大建筑筹建过程中 大剧院工程被迫缓建。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使国家大剧院工程一直迟迟未能上马。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1990年文化部组建国家大剧院筹备处进行前期工作。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三种建设方案的论证 种方案总建筑面积120000m2,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第二种方案总建筑面积97000m2,两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第三种方案总建筑面积105000m2,三个大剧院。最终建议方案总建筑面积100000m2,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1996年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计划地建设国家大剧院,到1997年9月中央 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大剧院。1997年12月由国内5家设计单位提出了7个设计方案。 199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同时开始了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国际竞赛。邀请17家、自报名19家设计单位,共提出44个方案。 轮评选结果5个入围,第二轮(1998年11月)评选结果5个入围,三个中外联合体进行方案修改,同时同地调整方案。最终交中央审定三个方案。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筛选,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最终决定采用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的方案,清华大学配合修改。在调整方案中,考虑到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及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 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配合法国巴黎机场公司(首席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做初步设计调整、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现场设计服务。 概况 1 总体概况 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建筑由壳体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多功能厅(小剧场)及相应的配套附属用房组成。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预计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的总体规划融合了水、绿色空间和人性化建筑的三大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形成了一个精美和谐的整体。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6.68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一年四季都会看到不同风景,绿地中穿插的小径,供人们休闲散步绿化周围设置了休息座椅……在喧闹的城市中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然、清新的环境,改善天安门周围环境是大剧院总体规划所追求的目标。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八口及演员人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 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 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2 三个剧场 国家大剧院巨大的壳体内共有三个剧场——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各剧场间既相对独立又可通过空中天桥相互连通。每个剧场均有专业定位,又整体构成综合性现代演艺中心,符合目前世界剧场的发展趋势。各剧场的使用功能与国际接轨,舞台音响、灯光、机械技术均
|
|
|
|
|
|
|
|
|